近日读到一则消息,得知中国文学“百年百种优秀图书”评选在京揭晓。这当然是件值得庆贺的好事。试想,一个欲有志且又欲有为之读书青年,从此今后不必再为该读哪些书、不该读哪些书犯愁,只要照此书目识读,即可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上乘佳作一一了然脑中,岂不快哉!用时下通俗的语言,这定是20世纪末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了不起的“成果”哟!
从该消息中得知,评审活动“严格遵照国际评奖惯例举行”,由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历时半个多月,经初审、复审、终审(最终的终审时,还让列席的记者、工作人员一律回避),由评委们一一投票,最终乃有百部百年优秀中国文学图书诞生。
这百部佳作又是按多大的比例侯选出来的呢?消息中明确告知:四百部。20世纪以来堪称为佳作、上乘之作的文学作品何止四百部乃尔!列入候选书目的四百部书目究竟是如何确定的,消息中未曾提及。想可能是记者疏忽了吧?
决定此20世纪文学阳春白雪大事的,应当是愈权威愈有代表性者愈好。否则,怎能服众呢?你道有幸列入此庄严事体评委会的学者、专家几何?读到这不免让人有些汗颜齿寒:15名耶!套用当年孔乙己先生数茴香豆的话,叫做“多乎哉?不多也!”
的确,似乎评委的数目太有些嫌少了。评委又系何人?巴金?季羡林?金克木?或启功,程千帆,王蒙……似乎也不用打探。应该相信能列入此评委会名单的,定是足具对当代和下代中国人震摄力和导引力者无疑。只是笔者私忖,区区15名学者专家能否在短短半个多月的日子里,将20世纪如此浩大的文学成果一一验明正身?为什么评委只是15名,而不是150名、300名乃至更多的大众?!为什么只由健在的15名学者专家投票表决,而不是对本世纪所有中华学界泰斗(当然包括已故的)的读书评语的统计汇总?是主办者囊中羞涩还是因为……
再读消息,此庄严活动举办者是——噢,乃京城某家有名的出版社独家而已。当然,既然是法制社会,既然是市场经济,各人都有受法律保护的权力,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活动别人自然干涉不得。只是笔者又暗暗想道:今天,甲出版社召集15名专家评出此百部佳作;倘若明天,乙出版社不服,不也可召集另外数十名学者评出另百部佳作来么?只是这样一来,苦了如我辈善良的读者了,本来就囊中不文几枚,正待照甲社所开目录规划读百部经典,却又冒出乙社书单谓其才是正果。如此这般,手中攥紧几文小钱真不知当如何是好了。惶惶然起来……